东莞气象灾害预警怎么查
在东莞,想要查询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微信搜索“东莞天气”,并关注东莞天气公众号。关注后,可以找到公众号菜单栏中的“预警预报”选项。点击进入“预警预报”页面,你会发现有一个名为“当前预警”的子菜单。点击“当前预警”,就可以直接跳转至东莞气象灾害预警查询界面。
广州东莞天气预报都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软件搜索查询很方便也很快捷。用手机的话用浏览器等搜索广州天气就会出现气象局发布的未来15天天气预报,同样的搜索东莞天气也会出现东莞15天的天气预报。
东莞市气象局提供多种产品,包括0-1两小时的短时天气预报,3天内的短期预报,4-10天的中期预报,以及月、季、年度的长期趋势预报。此外,还提供森林火险、城市火险、防火气象预警、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气候诊断与评价以及环境评价等专业服务。
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
早期建立: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在东莞市建立了首个测候站,这标志着东莞市气象活动的早期开展。1920年,石龙地区增设了专门用于雨量观测的水文站,为气象数据的收集奠定了基础。动荡时期:由于历史的动荡,这些早期站点的运营时有时无,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
东莞市的气象事业发展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资料。组织归属:东莞气象局是广东省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同时也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上级业务部门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东莞最早开展气象活动,可追溯到1911年,1911年,建立了测候站,1920年,石龙水文站设立雨量观测点。由于时局动荡,一直处于时断时续,停滞不前的状态。
东莞市气象局历史
〖One〗、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早期建立: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在东莞市建立了首个测候站,这标志着东莞市气象活动的早期开展。1920年,石龙地区增设了专门用于雨量观测的水文站,为气象数据的收集奠定了基础。
〖Two〗、东莞气象局基本概况如下:历史背景:东莞市的气象事业发展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资料。组织归属:东莞气象局是广东省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同时也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上级业务部门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Three〗、东莞最早开展气象活动,可追溯到1911年,1911年,建立了测候站,1920年,石龙水文站设立雨量观测点。由于时局动荡,一直处于时断时续,停滞不前的状态。
东莞市气象局的领导
〖One〗、东莞气象局基本概况如下:历史背景:东莞市的气象事业发展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资料。组织归属:东莞气象局是广东省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同时也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上级业务部门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Two〗、东莞市气象局概况如下:机构性质:东莞市气象局是广东省气象局的分支机构,同时也是东莞市人民政府气象工作的直接管理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内设科室:局内设有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气象台和防雷设施检测所等多个科室,负责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Three〗、东莞气象局作为广东省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同时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上级业务部门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该局下设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气象台、防雷设施检测所等多个科室。
〖Four〗、东莞市气象局既是广东省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又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上级业务部门为主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下设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公室(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监察审计科)、站网管理科、预报科、发展改革与财务科、人力资源科、政策法规科。
〖Five〗、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早期建立:东莞市气象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在东莞市建立了首个测候站,这标志着东莞市气象活动的早期开展。1920年,石龙地区增设了专门用于雨量观测的水文站,为气象数据的收集奠定了基础。
东莞市气象局的宗旨
东莞气象事业始终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以“主动、及时、准确、科学、高效”为职业宗旨,日日夜夜严密监视天气变化,为东莞市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紧急警报以及台风、暴雨、寒冷等预警信号。东莞气象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东莞市各项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东莞市气象部门始终以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服务为宗旨,秉持“主动、及时、准确、科学、高效”的职业精神,日夜监测天气变化,为市民提供及时的灾害性天气警报、紧急预警信号,如台风、暴雨、寒冷等,对东莞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单位性质:在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被归类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业务活动宗旨、目标和内容以及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而不是追求经济利润。经费来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
致力于“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气象法》的实施标志着气象法制建设的里程碑,随后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探测保护等,强化了气象服务的法制保障。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时接受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但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这种管理体制确保了气象服务的统一性和高效性。业务活动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宗旨、目标和内容等由国家确定,且不得开展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