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风命名表
Nanmadol是密克罗尼西亚的台风名称,Talas则代表了菲律宾。2011年未形成的台风有Roke和Sonca,它们分别由美国和越南提供名称。Noru,一种韩国台风的名字,源自圆规星座。南川(Namtheun)是老挝的一条河,而澳门的玛瑙(Malou)则被用来命名台风。莫兰蒂(Meranti)则是一棵马来西亚的树。
台风的命名是有规定的,有一个台风的命名表,上面有140个名字,由1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提供10个名字组成,然后按顺序循环使用这些名字,这样同一个台风即使经过不同国家也有统一的名字,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世界区域合作,只是这一次刚好用到了“梅花”这个名字而已。
个台风命名表顺序如下: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台风山竹,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世界编号:1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262018)。 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相当于162公里/小时)。
除名条件:当某个台风造成重大损失时,受影响国家可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上诉,将该台风从命名表中除名。台风除名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因登陆菲律宾造成重大伤亡被除名,替补名为“白鹿”(中国命名)。2011年台风“天鹰”:替补名为“天鸽”(日本命名)。
中国提交的台风命名表包含10个名称,近来活跃使用的有:海葵、玉兔、风神、杜鹃、木兰、白鹿、海神、电母、海棠、悟空。台风命名规则背景: 台风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WMO)14个成员国/地区各提供10个,组成共140个名称的循环表。

2011年第五号台风米雷在哪登录?
〖One〗、年第五号台风“米雷”分别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和朝鲜南浦市和黄海南道交界处沿海登陆。具体信息如下:首次登陆:2011年6月26日21时10分,台风“米雷”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再次登陆:2011年6月27日07时10分,台风“米雷”在黄海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在朝鲜南浦市和黄海南道交界处沿海再次登陆。
〖Two〗、年6月,台风米雷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活跃,编号为1105号,持续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7日。其登陆地点包括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和朝鲜南浦市与黄海南道的交界处。实测数据显示,登陆中心底层气压为982hPa,中心底层最低气压为970hPa,最大风速达到30m/s。
〖Three〗、台风米雷于2011年6月22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编号为1105号,即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强度与风速:米雷在6月24日傍晚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实测数据显示,其最大风速达到30m/s。登陆地点与路径:第一次登陆:6月26日21时10分,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
在2011年登陆的台风
〖One〗、年登陆的台风主要包括“南玛都”和“纳沙”。“南玛都”:这是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11个被命名的风暴,于8月30日在帕劳北方海面上生成,9月10日以强台风的级别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县枕崎市附近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了狂风暴雨。
〖Two〗、号热带风暴莎莉嘉,2011年6月11号登陆广东汕头后于上午十点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进入福建境内。
〖Three〗、台风“海贝思”六十年未遇,上一次这么大的台风是2011年的台风“飞燕”。台风“飞燕”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据官方通报,直接导致了2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多亿元。这次台风在日本静冈县登录,造成了日本很多城市交通瘫痪,迫使700万人远离沿海地带。
〖Four〗、年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6月22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4日傍晚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沿我国东部沿海北移。26日下午在山东半岛以东近海减弱为热带风暴,26日21时10分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
〖Five〗、台风洛克:2011年9月21日在日本上空登陆,规模相当于四级飓风,造成11人死亡。台风南希:1961年9月12日形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风速达每小时343千米,但已证实的风速也达每小时306千米,死亡人数达191。
台风桑达2011年第2号超强台风
〖One〗、年5月22日02时,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了台风“桑达”(SONGDA)。23日02时,台风“桑达”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4日14时,台风“桑达”发展为台风。25日14时,台风“桑达”加强为强台风。26日08时,台风“桑达”发展为超强台风。28日凌晨01时,超强台风“桑达”减弱为强台风。
〖Two〗、在5月28日的10时,第2号强台风“桑达”的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东北方大约400公里的台湾以东洋面上,其位置坐标为北纬25度、东经123度。台风的中心风力达到了14级,即42米/秒的速度,气压则为955百帕。预计,台风“桑达”将以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其强度将持续减弱。
〖Three〗、年第2号超强台风“桑达”(Songda)起编、停编时间:2011年5月22日02时——29日17时 登陆时间、地点:无 影响省市:无 2011年第6号超强台风“马鞍”起编、停编时间:2011年7月12日14时——7月22日14时 登陆时间、地点:7月19日20时50分登陆日本四国岛高知县沿海。
台风米雷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
年6月,台风米雷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活跃,编号为1105号,持续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7日。其登陆地点包括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和朝鲜南浦市与黄海南道的交界处。实测数据显示,登陆中心底层气压为982hPa,中心底层最低气压为970hPa,最大风速达到30m/s。台风主要影响的地区包括台湾、浙江、山东、辽宁及韩国。
台风米雷于2011年6月22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编号为1105号,即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强度与风速:米雷在6月24日傍晚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实测数据显示,其最大风速达到30m/s。登陆地点与路径:第一次登陆:6月26日21时10分,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
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于2011年6月22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4日傍晚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沿中国东部沿海北移。26日下午在山东半岛以东近海减弱为热带风暴,26日21时10分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
台风“米雷”对台湾的影响从2011年6月24日开始,岛内受到其外围环流影响,全台从晚上起陆续降雨。25日至28日期间,海洋的偏南气流和较强西南气流进入,台湾南部、中部可能面临大量降雨。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2009年的台风莫拉克和天鹅、2010的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和热带风暴南川、2011的强热带风暴米雷和热带风暴海马。
台风纳沙发展历程
〖One〗、生成与初期发展:2011年9月24日,台风“纳沙”在西北太平洋洋面诞生,初始为强热带风暴。9月25日5时,“纳沙”升级为台风。9月26日晚,“纳沙”进一步增强为强台风。登陆菲律宾与再次强化:9月27日凌晨,“纳沙”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随后强度减弱为台风。
〖Two〗、年9月24日,台风纳沙在西北太平洋洋面诞生,初始为强热带风暴。随后,25日5时,纳沙升级为台风,26日晚进一步增强为强台风。
〖Three〗、日上午台风“纳沙”在13 °N、130.4°E处转向,台风中心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9日台风中心强度在日本以南海域逐渐减弱。10日强度减弱为热带风暴,11日在日本以东海域洋面上消失。台风“纳沙”是2005年的热带气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从生成到消失历经约15天。
〖Four〗、台风“纳沙”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名字意义即渔夫。“纳沙”一名第一次使用是2005年第4号台风,第二次使用是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第三次使用是在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第四次使用是在2022年第20号台风。
〖Five〗、“纳沙”于9月27日11时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减弱为台风,并于当天下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 9月27日20时到28日20时,受“纳沙”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台湾沿海有7-8级大风,巴士海峡南部、南海中北部海域将有9-11级大风。
〖Six〗、今年第20号台风“纳沙”是如何生成的?台风“纳沙”是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形成的。一个热带低压在这个区域发展成了台风,其中心最初位于台湾省鹅銮鼻东偏南方向约485公里处,具体位置在北纬17度、东经120度。随着对流活动的增强,这个热带低压逐渐发展成了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