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总体气候特征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其气候具有四川盆地的典型特征,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多雨。春季气候 气温: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白天气温上升较快,夜间则因地面辐射冷却而气温下降。降水:春季降水开始增多,但分布不均,有时会出现干旱或连阴雨天气。
四川绵阳的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以下是对绵阳气候特点的详细解析:气温 绵阳年平均气温约为18摄氏度,这表明其气候相对温暖,四季分明,适宜人居。空气质量 年空气优良天数在280天左右,这意味着绵阳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居民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环境。
气候类型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类型通常表现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相对湿度适中,不会过于潮湿。气温情况 绵阳市年平均气温在17~13℃之间,年际变化不大,气温相对稳定。
整体气候特征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气候 气温: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平均气温在10℃至20℃之间。降水:春雨绵绵,降水量逐渐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风向:多东风或东南风,风力适中。
绵阳最近一周天气(绵阳最近一周天气预报15天)
最近一周,绵阳的天气预报以多云和晴天为主,偶有阵雨。白天平均气温在25°C左右,夜间稍低,保持在20°C左右。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多云和晴天为主的气候。本周绵阳的天气以多云和晴天为主,阳光充足,适合外出活动。这种天气条件下,市民可以进行户外活动,享受温暖的阳光。 偶有阵雨。预报显示,本周绵阳可能会有短暂的阵雨。
绵阳雨情通报2021年9月2日08时~3日08时,我市三台、盐亭、梓潼出现大雨到暴雨,其余地方小到中雨,暴雨12个站点,大雨40个站点,中雨80个站点,最大雨量出现在三台县古井。
绵阳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如下:2021年9月2日至3日,我市三台、盐亭、梓潼地区遭遇大雨到暴雨的洗礼,其他地方则以小到中雨为主。全市共记录到暴雨站点12个,大雨40个,中雨80个,其中三台县古井的雨量最为显著,达到最大。雨量较大的具体站点包括:三台县的古第别刻担脸井8西平上新74等。
今天天气真好,谁知道现在四川的天气怎么样?
月22日7时,四川省气象台发布天气消息称:7月下旬我省大部地方以晴热天气为主。 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从20日午后开始,我省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20日强降雨区位于盆地西部,21日强降雨区位于盆地东部。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适合出门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文艺小清新型: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心情也跟着飘了起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万物可爱,人间值得。这样的天气,让人忍不住想要记录下这份美好。
以问句开头:心理学研究表明,疑问句往往比陈述句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反馈。因此,在打招呼时可以尝试以问句开头,如“你好吗?”或“最近怎么样?”等。 用天气作为话题 世界化交流方式:以天气作为打招呼的话题是一种世界化的交流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今天天气真好,万里无云,出来溜个弯,心情格外舒畅。天气晴朗,阳光正好!一年四季中,这样的天气最让人感觉舒服。今天的天气真是太好了,蓝天、阳光、白云全都有,让人心情愉悦。结合自然景色:天气真好,虽然没有阳光,但很晴朗,生机勃勃的感觉,春天就快来了,万物都将生长。
此次四川遭受的洪灾,涉及了哪些地区?
2020年7月24日至25日,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北川、梓潼、三台、平武等县区遭受中到大雨袭击,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25日13时,此次暴雨导致绵阳市盐亭、三台、北川、游仙、梓潼5个县(市、区)17个乡镇受影响,影响人口10839人,未造成死亡或失踪案件。
月10日夜间开始,四川省多个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其中成都、阿坝、乐山、雅安、绵阳、眉山等市县的降雨量尤为显著。蒲江、丹棱等地降雨量超过250毫米,大邑、邛崃、广汉等地降雨量达到150毫米以上,眉山、乐山、金堂等地的降雨量也超过了130毫米。这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超过10万人受灾。
这次洪灾挺严重的,据说金堂的暴雨五十年一遇。
近日,四川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四川乐山青衣江、青衣江、大渡河水位线快速增涨。水灾早已淹没四川乐山大佛脚指头,即便是1998年洪水,水灾也才抵达佛脚服务平台,但并未淹过佛脚,可以说它是新中国的成立至今的初次。
受持续特大暴雨影响,四川乐山大佛景区遭受洪涝灾害。为全力保护人民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乐山市公安局大佛景区公安分局全体民辅警昼夜奋战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四川大范围地灾黄色预警,20个市州注意!
地灾黄色预警是指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的预警级别。以下是关于地灾黄色预警的详细解释:预警级别:黄色预警是地质灾害预警中的一个级别,表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但相较于红色和橙色预警,其紧急程度和预计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
地灾黄色预警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的第二级别预警,通常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当发布地灾黄色预警时,意味着在预警区域内,由于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
红色预警(Ⅰ级):风险很高,需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封闭道路,24小时不间断监测,红色预警时非必要不出行。近期有相关预警案例,7月7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温岭市等部分地区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椒江区、黄岩区等为橙色预警。
地灾黄色预警是指在24个小时以内会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比较高的预警信号,它是所有地灾预警信号中的第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