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中的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关系
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关系密切,它们都是衡量土壤水分状态的重要参数。田间持水量代表了土壤中水分的上限,而凋萎系数则是水分的下限。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土壤有效水范围是萎焉系数至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虽然这部分水量可被植物全部吸收,但其有效性随水分形态、所受吸力和移动难易而有显著差异。
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一般来说,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属于有效水分。
通常,我们用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差值来表示土壤含水量,也就是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这代表了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土壤含水量则是指土壤中水分的总量,它是随着季节变化、降雨、灌溉等因素不断波动的。不同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各不相同。
凋萎系数=最大吸湿量*5(3-5之间)详见标准LY/T1217-1999,怎样确定这系数我也没查到依据。
田间持水量: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一般在25%左右,沙土稍低,粘土稍高。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降至一定程度时,由于植物的吸水力小于土壤的持水力,植物便因水分亏缺而发生永久性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做凋萎系数,也叫永久凋萎含水量。一般在10%左右。
田间持水量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One〗、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重力水完全排出后,仍然保留的毛管水和束缚水的含量。以下是关于田间持水量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重要性:田间持水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至80%时,土壤条件最适合进行耕作,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Two〗、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重力水完全排出后,仍然保留的毛管水和束缚水的含量。这一指标对于农业活动至关重要,因为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至80%时,最适合进行耕作。土壤的质地对田间持水量有显著影响:沙质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较低,而黏土土壤则相对较大。
〖Three〗、解释如下:田间持水量是指特定土壤类型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够稳定持有的最大水分量。这一指标反映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吸水性能。土壤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降雨和灌溉,并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被保持在土壤中。这部分水不能为植物所直接利用,但由于它是被土壤结构稳定持有的,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而轻易流失。
〖Four〗、最大持水量方法步骤:用取环刀采取自然状态土样2-3个,两端切齐,将一端垫上滤纸,并直立放在盛水的大烧瓶中,使杯中水面几乎与环刀筒面一样高度(但不能淹没环岛筒面),放置4-1两小时,直至土壤表面现水为止。
〖Five〗、式中,W—毛灌溉需水量(万m3)。通过上式计算分析区不同保证率下的毛灌溉需水量为:P=50%为83 万m3,=75%为175万m3。应该是这样设转换单位后m3/亩的数量为X则X*667*0.001=1*260所以X=260/0.667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依据土壤持水能力和灌溉水资源量确定的单次灌溉量。
〖Six〗、尽量带足够大的土球,使其有最大的田间持水量,可有效减少树体上下水分失衡。抓好适栽时期,在夏季下第一场透雨并有较多降雨天气时立即进行栽植。选取某些常绿树种,如松、柏和萌芽能力强的树种。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
〖One〗、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环刀法或称重法来测定。环刀法是一种常用的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田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挖掘一个深度为30厘米左右的土壤剖面。然后,用环刀在剖面中不同深度处取样,确保环刀内充满土壤,且土壤与环刀壁之间无空隙。
〖Two〗、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小区灌水法、室内测定法和整段标本法。在小区灌水法中,选取(2×2)平方米平整区域,灌水后排除多余的重力水,测量保持的最大悬着水量。灌水量根据土层深度和现有贮水量确定,灌水后用覆盖物防止蒸发和雨水干扰。
〖Three〗、测定方法: 基于“吸渗法”:通过让水主动流入土壤基质,直至土壤含水量达到其毛管吸水能力的上限,此时的水量即为田间持水量。 效率和节水:该方法特别注重效率和节水效果,尤其适合粘性土壤的测量。测定装置: 主要构成:测定装置主要包括供水容器、进气控制管和供水管。
〖Four〗、环刀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操作步骤如下:a.用环刀采取自然状态下的土样2-3个,两端切齐。b.将一端垫上滤纸,并直立放在盛水的大烧瓶中,使杯中水面几乎与环刀筒面一样高度(但不能淹没环刀筒面),放置4-1两小时,直至土壤表面出现水分为止。